18 Dec 2007

聰明成長多聰明?

凡有漂亮政策便行風行草偃之舉並非台灣的專利 -以美國大力推行Smart Growth的態度而言,正呈現了都市政策沒有顧及地方差異的問題。或者,正是這種從中央到地方的都市治理邏輯成為政策本身的問題。 然 而,針對都市社區的政策,不一定適用於人口密度較低的鄉村社區,在"How Smart Growth Fits into Small Town" 發表在Planetizen的這篇論文摘要中,兩位學者很中肯地提出了她們的質疑,針對Wisconsin自1999年制訂其綜合發展計畫架構(Wisconsin’s Comprehensive Planning and Smart Growth Law)下的聰明成長規定,以及此規定所關連的補助與地方政策制訂,透過檢驗Wisconsin州三十個社區(不同人口規模,從10000人到600人),指出「不能符合Smart Growth原則的成長不一定是不聰明的」。


更具體地說,人口密度低的鄉村地區,更重要的成長議題往往和地方經濟、農林業發展、自然資源保育、閒置產業空間復育(例如礦場)等有關。而這些都不在既定 的「聰明成長原則」之中:多樣交通選擇、多元住宅供給、社區可行性等等*。

由地方的真實狀態回視所謂的"聰明成長",不難發現這方興未艾的概念內涵是值得好好檢討的。更別說「永續城市」這類框架式的政策,在推行上更容易遇到類似 的問題。執行層面往往是線性地由課題、目標、、對策、原則、標準來推動,每一個步驟之間的簡化,都可能篩漏了地方發展特有的需求。

這篇報告的摘要和全文在此。How Smart Growth Fits Into Small Towns

*這些自1999年起被整合進Wisconsin綜合發展計畫的六個目標包括: directing new development toward existing development; creating walkable communities; providing a variety of transportation choices; preserving open space, farmland and critical environmental areas; fostering distinctive attractive communities with a strong sense of place; and creating a range of housing choice and opportunity。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