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Dec 2007

[剪貼]歐美獨立書店 紛吹熄燈號

又是一篇關於熄燈號的報導...轉貼如下。文中提到書鎮的概念還挺有意思的,不過,如果書的購買行為最後只能轉型成偶一為之的觀光行程,也著實悲哀。

室友正在看韓劇「商道」,劇中的多寧小姐譴責著他們商號的行首,不應捧著大筆資金去打擊小魚販,「我們這種大商號怎麼可以去打擊別人那種過一天算一天的小販?」,對白中陳述的道德倫理在今日世界顯然是荒蕪。

丁文玲/台北報導  (20071219)

歐美獨立書店相繼熄燈,紛紛結束營業。根據美國書商協會統計,全美書店總數在十五年間,從五千多家急減至一千七百左右。《書商》雜誌今年報導,目前英國每周至少關閉一家獨立書店。更有悲觀觀察者預期,不出十年獨立書店即將成為歷史名詞。

獨立書店可說是歐美日常生活中重要的文化風景,出版《書店風景》紀錄這些獨立書店的作家鍾芳玲,為獨立書店的消逝心痛。
 
她說,十年前她興高采烈造訪的世界各地特色書店,如今已一家家陸續關門。這些獨立書店舉世知名,包括了作家沙林傑、索爾貝婁、亨利米勒流連忘返的美國紐約「高談書集」,還有牆上貼著李安電影《飲食男女》海報的德國法蘭克福「瑪哈斯飲食書店」,以及英國唯一的女性書店倫敦「銀月女性書店」等等,都已走入歷史。

獨立書店之所以迷人,不只是他們各有關注的主題特色,更在於它們往往承載愛書人之間的溫馨故事。

曾經位於英國倫敦查令十字路八十四號的馬克與柯恩(Marks & Co)古董書店,就是讓世人津津樂道的例子。如今,書店已不在,不少觀光客仍湧至書店舊址回味。

暢銷書《六便士之家:迷失在一個書鎮》也是獨立書店的真實故事。六○年代,一位叫布斯(Richard Booth)的人在英國威爾斯黑昂歪(Hay-on-Wye)鎮,開了多家不同主題的舊書店,一度多達卅家,讓這裡贏得書鎮美名。不過,他也面臨外來者的挑戰。來自美國舊金山的的作家柯林斯(Paul Collins),在這標榜專賣二手書的鎮上,開起了唯一一家促銷新書的書店「潘博敦斯書店」。兩人競爭之後達成和解,柯林斯將書鎮與他們的故事,寫成《六便士之家:迷失在一個書鎮》。現今歐洲共有十二個書鎮,世界其他各國如北美洲的美國、加拿大,甚至連亞洲的馬來西亞等,也都出現了類似的書鎮,引來不少愛書人潮造訪。

鍾芳玲嘆道,獨立書店如果負擔不起紐約、倫敦等大城市昂貴的租金,那就不妨集中遷移到某地去「以書店造鎮」吧。

Hey-on-Wye
網站上可見那小鎮中各類特色書店。

2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像我雖然喜歡獨立書店
但是我的書通常是在水準書店或是網路上買(畢竟銀兩不多)

記得以前聽開書店的朋友提起:他們的獲利多是來自於相關產品--飲料、手工藝品及相關活動之類的。

還是得有賺錢的活動還支持不賺錢的部門啊~

BTW
新年快樂:)

Jellyfish said...

對啊,像是 City Light那樣還自己搞出版,要怎麼平衡財務呢?他們倒是沒有賣咖啡或餐飲,不過,難免是有些書店的明信片之類的。

像有河那樣有個玻璃詩,我覺得是很不錯。增加了作者、詩人甚至路人的參與感,大大提升了親訪書店的意願吧。

不然,養些可愛的貓也是很有賣點啦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