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線的起頭是關於「偽裝」。偽裝常常是為了隱藏於環境之中,以避免引起注意。少去多餘關照,於是可能享有內在的自由和安全。
1. 關於偽裝的第一件事,發生在一個多月前,見聞了幾個住宅設計案。那建築師很有心思於低收入戶住宅設計,分享了好些作品,多半位在加州奧克蘭,著眼點在於,利用建築設計手法,力圖改進因成本拮据而的建築表現限制,並且細心照顧當地低收入戶生活方式需求(多半是拉美族群,大家庭,對開放空間使用也有自己的習慣)。但是,有個重點讓我一時跌入了迷惑-要如何讓這些低收入戶住宅成功偽裝。為什麼?為了讓這些住宅,在外觀上無異於其他一般收入住宅,因為它們座落在個混合收入住宅社區。舉個例,即使單位較小,也可以透過三合一的方式,使之看似一棟普通中產收入的住宅。還有個針對愛滋病患靜養的單身住宅公寓,設計上也力求彷若一棟由核心家庭居住的家屋。
就作品來說,我感覺得到他們的努力,只是迷惑- 為什麼要藏起來?為什麼偽裝起來那麼重要?偽裝是最省事的方法,只是不去處理岐視的問題,也就相安無事。
2. 還想及月初在女性電影節中所看的紀錄片,"Travel Queeries"。這部片記錄歐洲關於「酷兒」(Queer)文化的身影,隨著導演的鏡頭在幾個城市之間旅行,拍攝的是各地酷兒的心情。印象很深刻地,有個年近四十歲的「女人」(我想她不會滿意這稱呼...)很是沮喪地說著:「我從來都沒辦法融入身旁所在的環境。」"fit in"...這是她使用的詞彙。不合身的衣服,不合意的場景,不合適的生活方式,不能合於個人差異的社會。酷兒不想要勉強自己塞進任何一個既定框架,於是要遍體鱗傷。
她學不會偽裝,也不想學會。但大部分的人不能欣賞她的姿態。
3. 不能欣賞差異的原因,也許是因為沒有能力理解,而且也缺乏誠意和意願。
4. 大選在即,一方面,我開始為了結果而緊張,一面心上卻有著奇怪的壓力。一兩個月來才逐漸感覺到,我的政治立場和相信在乎的事情,頗不同於幾個在西雅圖這兒的朋友。這本是很自然的事,而我一向也很能選擇性的沈默-如果不是非得要開口的事情。於是我總是安靜地聽著某些高調聲音,在心中眉批。我並不是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鄉愿,只是,這好像是由來已久的個性,面對差異和可能的反對,只要心中盤算是難有勝算或說服無望,我泰半會選擇閉嘴。反而是,遇到了看法類似的朋友,於是才能痛快大聲。
我開始胡思亂想一些奇怪的小事:如果週五一早,發現我支持的候選人贏了,那晚上和朋友們聚餐時該怎麼辦?我難免喜形於色,但他們一定會氣憤激動地說些我不想聽的話...反之亦然,無論如何都不會太舒適自在。
我是怎麼了呢?怎麼到現在還不會處理這種事情-日常生活的政治,可大可小。怎麼都老大不小了,還沒能學會好好就差異討論、溝通......一大堆,都是說來容易作來很難的。也或是我太懶惰,不願意花費力氣去說;還有,不知為何有種表現中立的慣性,潛意識地對於「說服」這件事不太自在。寫得還容易地多,要用說得,真是...
希臘哲學家們老早前就要人透過說,去說服,來實踐存在。這件事怎麼這麼難。當然,也有很多狀況是,連自己都沒有好好盡到說服自己的責任了,遑論及於他人。
5. 有一段時間,我真覺得「國家」是無用的治理概念,基於民族形成的國家尤其是,利用族群來操作認同尤其不該。當時的想法改變了高中以來,基於認同台灣主體而有的政治立場(高中...還真都是水池老師的影響啊)。結果是,認同瓦解為後現代的狀態,灰飛煙散。但我不能另覓星球居住啊...
近來是確實地感覺著,政治沒什麼,也不該變成髒字眼,就是離不開地方、人群、關係的治理關係,這些基本依存不能被徹底否認,必須要彼此協助,共同過日子,總是得端出一些共同相信的規則和希望。而很多問題,是手段和過程問題。是粗糙和暴力的問題。可以說,又逐漸是願意入世些了。
6.最後一則叨念:生活中怎麼偽裝都好,但有選票的人,還是應該要去投票啊。
P.S.
附上讓我露出破綻的補充資訊數則:
-熱血萱整理的大選特集
-樂生院自救會會長的發言
-一臉誠懇的林生祥
-王昭華的「知影一箍芋仔蕃薯」
4 comments:
Dear Shumei,
相信我,妳不是一個人!我們一起加油吧!
本來也不怎麼確定是否投下這一票
現在似乎是篤定一些了
--雖然還是有一些疑慮
在辦公室 我也是只能選擇沈默
說服是很累人的事
我也不想不同意見的人來對我洗腦
所以就只好閉嘴
是啊
真是緊張啊...
BTW,學校辦公室這種情境應該很敏感吧...像以前我們那個高中數學老師,也算是非常不要命地在課堂上直接推銷彭明敏海豚呢..
聽說在美國 除非非常熟的朋友
最好別提政治與宗教
算是一種禮貌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