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Urban Affair 最後一堂課,針對一個位在西雅圖南邊(South King County)的小城市Burien City,由同學們分組擇定主題簡報。有一組的簡報讓我印象深刻,她們所關注的主題是Burien城市中,一棟剛被私人地產公司收購,即將被整建翻新的公寓(Vintage Park Apartment)。目前住在公寓中的主要是來自拉丁美洲的移民,尤其包含不少非法移民。該公寓也是一個當地為了拉美移民服務重要的NGO" 新未來(New Future)"的所在。
Keily開場便道:「當我們整學期在課堂上討論『平等、低收入戶、貧窮、驅散、集中」時,我們很容易忘記,我們在討論的是人們。他們是爸爸或媽媽,小孩或老人。他們是真實存在、具體生活的人們。」
簡報中運用了大量的照片,是人們的表情,喜、怒、哀、樂。這個提醒並無新意。但不可否認地,出自於人本關懷的考慮,不僅很容易被忽略,在當下的政治經濟邏輯運作中,這關懷對於決策的影響,無疑是非常弱勢的。
「愛心」或「同情」,似乎都不能被視之為理性決策的因子。「這麼做太感性了....」,似乎是很常見的,意指不切實際的說法。
感性不重要嗎?為什麼在公共政治領域中,「情感」被論述成主觀的表現,失去了它在人與人之間的重要作用?
這幾天在想的是,為什麼我們不能在公共領域中討論「價值觀」和「情感」,而要捨之於各不相關的私領域?討論不等於共享,但是,為什麼不能討論呢?我相信,處理直接相關於人之每日生活的事物上,回到「人」的觀點,考量真得會有所不同。
報告中這些多半來到美國不久的拉美移民,會聚集於此,也不是偶然。這西雅圖南邊小城市房租較低廉,是他們唯一能負擔得起房租之處。在這棟公寓中,好幾個家庭會共享一個單位(所謂的「重複租用」,"double up"),以爭取更少的花費,然而,未來翻新後的公寓,新房東(某間來自科羅拉多州的房地產公司,在全美進行類似的投資)明確地端出了禁止「重複租用」,房租也將劇烈調漲。未來會有一種生活品質更好的服務將於此提供,而付不起租金的新移民們,已經開始在擔心未來的去處。(其實,為什麼"double up"需要被禁止呢?誰在規範生活?)
在社區扮演重要角色的「新未來」組織,正在努力地協助他們尋覓可能的資源。在過去,這個組織作的事情很基本,卻非常重要。他們提供空間,讓移民的小孩們在下課後能有地方可以玩耍,在學校裡跟不上的功課也可以得到輔導。媽媽們來這兒諮詢各種生活上的問題、交誼。基於語言和對主流文化的陌生、害怕,大部分的居民根本不敢去一般的市民公共空間,因而市政府如果想要傳達資訊,最有用的方法,就是派人到這個組織來。我們也曾在期中拜訪過這個組織,當時感受很深- 就是如此基礎的努力,卻是那麼重要而切實。
如果居民和這組織都無法在這棟公寓中待下去,最壞的狀況是各自飄散,很難想像-失去這個組織作為依靠的人們該怎麼繼續處理每天的生活。
有身份的新移民,還有可能尋求公共住屋的資源協助;非法移民-換個說法是,正在等待身份合法化機會的移民,目前則沒有任何可能性。
依法行事嗎?那結果並不難想像。尋找法律界定的空隙,予以人性的解釋和補償,也許有點機會...人性的角色可以更積極些,讓法治更靈活些嗎?操作起來似乎會攪亂所有的遊戲規則。但我真不太相信,我們能十足地確認,法治的一切真得是為了照顧大多數人的福利。該如何記得,許多被「概念化」的一切,背後可能都有張會哭會笑會感覺的臉。莫名地想起「人間」,天上人間 究竟什麼值得歌頌....
BTW, some updates for you
關於北縣府態度大轉彎,溪洲部落有轉機的新聞 (新聞中,也可以看見某一張笑吟吟的臉)
剛發生於二月,南非67000迫遷戶勝訴的新聞翻譯 (這新聞蠻振奮人心的)
7 comments:
這就是gentrification嗎?
Tacoma downtown這邊也正在發生
新的condo蓋起來之後 流浪漢 和 毒販 可能往別處搬 而學生和低收入的人也要往較便宜的區搬
以Burien整體來看,的確是有走向gentrification的趨勢,以downtown 的"Town Square project"尤其是。他們目標是成為下一個Ballard-西雅圖人應該都很清楚-Condo正蓬勃建設的社區。
Tacoma和Burien在downtown都採取了減稅的策略,在特定區域,為了鼓勵買氣,施行十年免房屋稅的措施。這原有促進建商供應平價住屋(affordable multi-family housing)的美意,在Burien卻沒有被限制,因此頗可爭議,城市稅收損失了,而受益的卻不是中低收入戶。不確定Tacoma的細節是不是也和Burien一般。
double up的確是蠻常見於移民住宅 南加州甚至三家人擠一間 我覺得禁止「重複租用」一部份是因為污水處理等infrastructure是根據居民人數而設計的 另外美國畢竟是資本主義國家 有錢有權的是老大 老實說 看到新的Burien transit center 我也想搬去那附近
Tacoma這有個Salishan區 類似的住宅以兩種價格販賣 市價賣給非低收入戶 低於市價賣給低收入戶 兩種住宅混合在一個社區
我現在住的apartment也是混合式 我覺得這樣的規劃其實還蠻有道理 What's your opinion?
我贊成混合式的住宅規劃。不過,一般這種規劃背後,都需要有公部門的介入(獎勵措施或補助),建商才願意設置多樣的住宅商品。否則,如你所說,資本主義至上,沒有人想要犧牲自己的利潤。
「愛心」或「同情」,似乎都不能被視之為理性決策的因子。「這麼做太感性了....」,似乎是很常見的,意指不切實際的說法。
你這連串的發問讓我很有感觸
在台灣
我們從小到大都被教育說
~什麼都別管 專心唸書考試就好了~
在"參與公共事務"之領域裡
我們的長輩不但自己缺席
即便我們受完教育的青年了
都還是不會被鼓勵要有所思考
有所觀注 有所行動 有我實踐
我一直在想
人明明就是群居
生活就是一個個的網絡
但是為何大家定義每個人的"成就"
肯定的就只會是她們在工作崗位的表現
在家孝順及兄友弟恭的表現
在學校成績優異
..............
全都是"自己的"領域
自己的成就來自構築在自己世界裡的優秀表現
這樣的世界好小
卻會被所有人都肯定
台灣能不能更進步點
每個人被認定的成就也可能來於你跟這個社會的互動?
而不會被認為是多管閒事或意見太多?
拿我自己來說
別說長輩反對我參與樂生.溪洲部落.反蘇花高...任何一件公共事務/議題
就連身邊朋友也都會直接否定我們的行為
(分享http://www.wretch.cc/blog/charlin&article_id=12179420 )
因為對大部分人來說
只要自己生活舒適
址會先煩惱著自己永遠不夠愜意的生活的困惱就夠她們煩的了
關心公共議題/事務的人反而會成為她們眼中的怪異份子
(沒事作嗎? 怎麼不先顧好自己....?)
呵
這就是台灣
那麼多讓人覺得的不堪
不過總是有所進步
不然怎會有這些為了捍衛樂生及溪州 以及反蘇花的青年的發聲呢
就像十年社造有尚未解決的問題
卻也讓台灣人民更有生命力跟自覺
謝謝你這篇文章
帶給我力量
也讓我多了些思考 ^^
剛說的沒很清楚
你的發想之所以引起我分享自己經驗
也是因為年輕人去參予公共領域事務時
常會被外人只看到他們情感的一端
就把他們的行為定義為"激進,過度感性而不理智.以情感訴求為優先...'
不會,你的分享很清楚的,謝謝:)
這幾天,達賴喇嘛在西雅圖,持續說的一個要點是「慈悲心、同理心(compassion)」。他不斷地說著,同理心分兩種,biased and non-biased compassion-有差別或無差別的。前者是儒家的看法,關心範圍以倫理關係親疏為主;後者近似墨家的,關心範圍不應該有親疏分別。我想,這和你提到的視野範圍限制有點關係。在現代社會中,無私的同理心關懷,的確並不是很被重視的一部份哪。
其實他為了人世間凡夫俗子所談的東西非常之人本,不斷地強調,任何事情,回到作為一個「人」的層次想想,回到人和人之間最基本的關懷想一想。這麼簡單的道理,我們卻總是被太多人為創造的價值給蒙蔽了。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