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May 2005

How Sustainable?

What i heard in this forum is all about kinds of 'systems' and 'index'. Nothing more. Anyway so lovely this poster :P

下午在北科大參加了這場論壇。好大的名號,好熱鬧的意象拼貼,然而這關乎永續台灣的討論卻架空於真實生活世界之上,坐在過於低溫的演講廳裡(竟然開了十足的冷氣又不關上門,台北今天明明就只有25度C),我聽不見來自實踐的反省或有血肉的經驗。

關於永續發展的討論,一定要從指標和評估系統開始嗎?。

當然這些架構系統的建立在紙上作業都可以力求完美,看似面面俱到,可是往往在這些專業者的臉上只讓人感受到對於架構成果的滿意自得,而這些架構是否能有效衡量或模擬,在土地上多樣有機的真實生命狀態,我是一點沒有信心。倒寧可從問題現象開始發展零碎的觀察與思考,即便漸漸生長累積出來的回答必定受限於特定時空的經驗和工具,卻會比較接近希望生活於永續環境的主體吧?或許關心的課題尺度不同,必須以不同的方式操作,但天知道有多少看似精準的指標或評估公式,是簡化到某種程度,忽略了許多關鍵但難以量化的因子而後產生的?

看來整個綠建築機制發展的趨勢都要這麼結構先行於技術和經驗。然而提出幾大指標是容易,把指標綁上認證、產業發展也很可行,可是環境真的因為頒發了好多張綠建築標章而永續發展了嗎?永續‧發展本身不就是非常矛盾弔詭的說法嗎?(據說沒有石油能源的代替新能源被發現之前,怎麼減量CO2都是說著玩的,雖然這些指標織起的未來是這麼光明燦爛...)

在某次的國際研討會中,找來了WGBCIISBE 的大頭們,各自表述了評估系統特性與應用方式、全球發展的狀況(簡單來說就是會員國數目競賽)。接著就是荒唐的慶賀台灣加入WGBC揭幕儀式,宣示爭取明年度年會在台舉辦的決心。那個時刻綠建築瞬間變成了一種可以隨意置換的的主題,重點原來是專業勢力的擴張、知識與執業的壟斷。雖然應該把這個問題和綠建築實質內容分開看待,但活生生的歡欣大合照在眼前真是叫人不發毛都難。

好吧其實我這麼激動都是因為自己對於操作澎湖綠建築案的焦慮--在自己的反省還沒開始以前,先把這些牢騷說說以作為熱烈的暖身,才能面對自己在過程中放棄或遺忘的部分。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