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Oct 2007

Notes for Exhausting Tuesday

1.雖然不知道孫同學心中是否有疙瘩,不過,今天見面還能簡單交談,表面看來還行。拋回台灣的煩惱應該要來個回收才對,而問候我都會好好收放著。

2.今天是黑色星期二...

最緊張的一天,共有三堂Seminar填滿本日課表,從早上十點半開始,晚上八點半才能結束一切,離開學院。這之中,只有3:50pm~5:30pm有一個半小時的空檔,尷尬的時間,用來準備下一門課,並且囫圇吞棗的吃下午餐兼晚餐。

簡單說,一整天都處於"Trying to be responsive"的緊張狀態,尤其,早上那門學生加上老師只有五個人的博士班課程,還真不能躲過參與討論的責任。這狀態特別耗能,因而一整天下來我總是處於飢餓的情況,嚴重的時候甚至會讓肚子咕嚕咕嚕叫了起來。上週的教訓讓我今天特別準備了點心,準備隨時要補充能量,但不知為何,飢餓的感覺沒能停止,到了下午,胃的存在卻是漸漸強烈起來。

然後我發現它開始說話,說我聽不懂也沒時間聽清楚的話。

It is also trying to be responsive to certain change, I think.

3.另外值得一提的,室友花花的貓終於從芝加哥回來了。並不怕生的牠會走進我房間,喵喵叫地要人替牠搔搔癢。抱著牠,手梳理著牠長長的毛,很是懷念短毛的光潔柔順啊。

Anyway, it's always good to have cat's company, even one from the email is really inspiring.

4.明天要好好休息,唯一的正經計畫要去買Larson 所寫的"The Devil in the White City: Murder, Magic, and Madness at the Fair that Changed America"(中譯『白城魔鬼』,是今年七月才出版的新書)。今天上課,Tom帶了這本小說來,我想起某些曾在電子報中看過的書評,才明白,搞得我烏煙瘴氣的那本芝加哥博覽會記錄,原來就是這本小說的歷史背景,小說主角丹尼爾.哈德森.伯漢(1893年哥倫布世界博覽會工程總監),可是真有其人,也就是書寫此記錄主要篇章的大頭頭呢。

比起鉅細靡遺但行文枯燥的紀錄,這本小說更讓人期待。不過這個發生在1893年,被賦予要向世界展現美國實力、美國都市生活的博覽會,確實鋪陳了一個非常艱難複雜的籌設與建造過程。爭議不斷的建築風格辯論(新古典主義VS現代主義)可由Sullivan尖酸的批評中略知一二;而整合都市設計、地景、建築、交通工程的大型計畫,本身的實踐就是空間專業極具代表性的挑戰。

有趣的是,其中許多企圖展現博覽會時代意義的激情聲明,展現著直至今天都不嫌過時的情緒,完全可以應用於今日諸多城市競逐於奧運、世博等的政治與經濟脈絡。

一百年前,芝加哥博覽會的總召在會後的檢討結論如此說:籌辦此類計畫,最好由一個人獨攬決策權力(以避免規劃與營建過程中的種種意見紛爭消耗時間);(緊接在後)這個人必須是建築師。

他的結論剛愎到某種程度,已經有些趣味性了。小說會怎麼處理這部分,我還不知道,不過對應百年後的種種樣態,以理解城市現代化、現代性經驗建構與World Fair之間的關係來說,這真是一個很不錯的起點。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