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Jan 2012

海藍藍。阿朗壹

IMG_9988

不是為了它,我們怎麼會在新春期間硬闖人潮湧動的恆春墾丁?歷史中的瑯橋-卑南古道、計畫中的台26線、保育團體辛苦爭取保留的阿朗壹古道,終於成為四五個小時的步行經驗。由屏東旭海開始,我們經產業道路、礫石海灘、高繞、上切近百公尺至觀音鼻,復下切至海灘,跨越了塔瓦溪口,來到台東安朔。這原長超過十一公里的古道,因台東工程早已啟動,已經少去了五點多公里。阿朗壹自然保留區劃定是新春前唯一清新的好消息,卻還是晚了些。

旭海村內仍高掛著白布條,既寫著阿朗壹古道又呼籲台26線的重要性,其中好些讓人看不懂,究竟是擁護還是反對的聲音。解說員告訴我們,村內的兩派意見不相上下,至於南田一帶,則多傾向於開發道路。古道開頭是一段黃土路面的產業道路,上頭明顯的機具車痕,據說是承包商偷開工,他們一心以為自然保留區不會通過,不顧兩側植生,硬是把原來狹窄的路徑開拓成車行道路。更糟的是,不少沒有申請自行遊覽的遊客就趁便驅車直入,一定要開到不能開為止才願意下車。如果這麼怕走路,何苦來此一遊?我真不明白。

據說去年九月才開始試運的保留區管制,顯然尚未成熟。春節期間遊人明顯超越每日承載量管制三百人,不見得個個都由解說員領入。而在地解說員培訓也還需要時間和人力投入。保留區劃定的通過,顯然只是第一步。如此難得的海岸線,據說是生物地理學所稱的「華萊士線」(Wallace’s line)畫經台灣處,古道以東的生態和蘭嶼相近,不同於台灣本島。解說員也告訴我們,如果公路隔開了海岸和中央山脈生態,十分不利於生物基因的交流傳遞。每一個貪圖碧海藍天的人能不能明白這些看不見的自然奧祕呢?到此一遊式的消費邏輯,如何轉變成「生態旅遊」,難以一蹴可幾。休息處依稀可見的紙屑垃圾,都暗示著取得平衡的挑戰。

走在卵石海灘上,步伐經驗和登山十分不同。卵石大小會因應海灘段落而有變化,如果沒有專心注意,腳踝很容易踏空扭傷,像是要提醒我們,大自然的每一步都值得尊敬。海灘上有來自南洋的漂流木,甚至有自印尼飄洋過海而來的火山灰浮石。海洋的聲音讓人心盪漾,想起自己是住在這麼一個海島上,念著台灣還要如何繼續失去它的海洋。

藍的天、藍的海,海平面像是一句最長的詩。沒料到解說員余大哥卻笑說:「偶爾可以看見中國潛水艇的潛望鏡呢。」是啊,我也沒想到阿朗壹古道上除了可遇見斯文豪氏攀蜥,還可看見什麼飛彈試射基地呢。這樣的海島,婆娑之洋,歷史將會如何註記?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