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May 2005

【分享】胃的視覺

胃的視覺(食物戀書序)
文◎張照堂﹙攝影家﹚

聽說詠捷要出書了,她有太多動人的影像未曾整理出版過,許多人都在期待。想不到上市的第一本書竟是文圖並陳的「島嶼食譜」。不過,這也不意外,詠捷是個獨來獨往的追索者,凡事自有她的執著與主張,什麼事也難不倒她。



該如何形容詠捷這個人呢?她抽雪茄,也吃鹽巴;聆聽澎湖褒歌,也隨著紐奧良爵士打拍子;自己在鄉下宿居種菜,卻也知道最佳的西方美食何處尋;她可以在塵土汗水中與勞動者一起奔波與酣醉,第二天又怡然寂靜地坐在電腦桌前上網書寫;她永遠充滿童心,又不時流露著滄桑的神色。在閱讀這本書的初稿後,我發現,她的鏡頭與筆尖有味覺,她的胃有視覺。這樣的比喻不誇張,從一個篤實、敏銳的觀察者,到一個盡心、專情的DIY力行者,詠捷的特質與風格,俱反應在這些作品上。



以黑白影像為主,局部上色,配襯些許手繪素描,這些圖像閃避了一般彩色食譜之貼近與庸俗。因為保持一種觀看的距離,在呈現/再現/想像的傳遞與轉化過程中,乃有一種獨特的詩意與情感質素徐徐展開。即使是靜物,在詠捷獨到的影像與美術功力佈局下,散發著鮮活的生命原味。書中同時刊載了家園一些農作、漁收、醃曬與煮食的階段圖像,將菜根食物回歸到大自然的循環更遞中,視野因而有了較寬容的包容。



令人印象深刻的,還有書中出現的文筆描繪。從單純一件菜色食物的本質出發,詠捷除了詳述烹調煮食步驟之外,更連結了台灣農民的節氣及風水曆、島嶼的地理學與民族誌。她用淺顯、自然的生活用語,體現了沉悶、艱澀的學術報告。透過這樣的描繪,展現詠捷熱愛的不只是食物,更是族人系譜、島嶼家園與生生不息的大自然眷戀啊。



在攝影生涯原本坦然開展的前行路途中,詠捷毅然選擇掉頭折返,回到島嶼家鄉住下,從自己的方寸天空出發,務實面對遠離已久的記憶與未來。這樣的選擇,有人視為異數,我卻以為是睿智、果敢的回首。《食物戀》的出版,呈現了詠捷返鄉後的第一份功課與成績。百年來海島上的傳統紀事,斷影殘存,「食」衣住行的追憶,詠捷已然跨出了第一步,或許我們繼續期待她的再接再勵?



《食物戀》,這樣一本素樸而別致的書籍,放在今天五花八門的出版品中,或許顯得不怎麼醒眼,它也不屬當下偶像與時尚產品的一環,或許時後將被擺置在書架角落,就像邊陲的島嶼一般。但是,島嶼自有其獨特的生命胎記與存活本色,在時間的長河中,它寧靜佇立,而且不時隱隱發光。



當我們環顧自個兒生命,世俗就是生活的本質,世俗讓人依戀。從一道食物中,我們體會生命的況味,在平凡、微觀中,逐漸發現生命世俗的文化承載。《食物戀》點醒我們,當食物變成一種視覺符碼,透過它可以重新觀看我們的生活與世界。那麼,我們不禁自問,在有限的歲月流程中,我們到底荒廢了什麼?



生命中最後一道菜,我們想吃什麼?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