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May 2005

湖,高原上

Nam-Tso, 4718km, in Tibet

星期六早晨,醒來不必急急成為一個勞動個體,真好。可以在陽台悠閒的澆灌我的檸檬薄荷,可以緩緩地揉洗衣物,或者慢慢回想沈澱昨晚張聖琳的演講中,曾讓我忍不住微微點頭的一字一句。

1
關於待在城鄉所(或周邊)應該多久?這其實不是她可以代替任何一個人回答的問題。然而,我非常同意的是,你所在的環境絕對不能保證你所做的事情有意義。待在這個樓梯間寫著『我們反對!』的老舊樓房裡,絕不代表個人一定具有批判性;待在基金會(台灣目前眾多NPO之一)工作,絕不保證工作者的理想性;以社區參與處理空間議題,當然也不一定是比較進步的專業模式。當這些在十幾年前以前衛之姿開始的態度、取向或組織模式,漸漸成為口號或普遍形式時,個體是不能再自顧自高舉大傘,而不省思躲在蔭中的自己,究竟有沒有努力著追求一點滴向前推進的可能性?

其實這類似話語,幾個月前在大桌旁,也從育貞姐口中道出,然而當日子一天天被專業勞務消耗飛去時,焦慮自省如此容易被遺忘,在來不及變成意念或者清楚明確的動作之前。

絕對高度讓人忘記,漫遊往往也只是重複地,猶豫平移。

2
張的另一個關心主題是跨文化之間的差異所引發的謬誤矛盾或趣味創意,或許又因為爸爸突然在睡前來電,代友詢問西藏旅行事宜,竟然想起了在藏北的經驗。

2001年,納木錯(Nam-Tso),意為「天空之湖」,西藏第一大湖。湖水蔚藍,湖域寬廣,僅僅繞著湖邊的一個小小半島散步,竟然花去了我們近四小時,不到湖周長1/20的距離。

西藏人看待山和湖為神聖地景,往往有許多節日祭儀結合著「轉山」或「轉湖」,將心中對自然力量的尊敬,轉化為一圈又一圈的步行。

而外來者如我,是那些使用相機,留下水色的遊客之一。同行的英國女孩則羞愧地看著幾個衝到湖邊,急急忙忙脫下衣物跳進湖中的西方白人,極不好意思地,解釋他們對於水的泅泳渴望,其來已久,難以遏抑。我不曉得藏人對這一切舉止,心底會不會有難以量測的詫異。後來坐在離開拉薩的川航上,看見四川日報上發表著偌大的照片,讚揚著幾年來大量西移入藏的川人,卓越的捕魚能力。那成排閃爍著鱗光的魚體,如果被不太吃魚的藏人看見,應該是匪夷所思吧。

回到這些文化差異在空間中的交會處理時,如果要處理紀念性空間等實質空間表現或為容易(雖然『創意』是另一項難題);但背後驚人的力量流動,超乎理解的尺度與速度,介入的可能性是多困難,多需要樂觀勇氣。

青藏鐵路如火如荼的延長伸展著呢,在小島上的我,似乎都聽見那停不下來的轟隆巨響。


3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真好奇張聖琳講了什麼?

Anonymous said...

唉壓 你要不要回來後看看錄影或聽錄音 :P

好啦,過幾天或許再寫一點摘要吧

倒是 衷心期待捲毛你去看看鹿特丹建築雙年展 來點第一手紀實分享吧 今年的主題"the flood"感覺比起歷次威尼斯雙年展來得入世真實多了

順便留心一下那幾本出版品好不好呦

Anonymous said...

荷蘭的展場大抵就是我過去八九個月所學的,還沒空去看其他國家的展場,不過好像題目跟建築比較有關,下星期再回來寫個報告,不過我最近報告已經夠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