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May 2007

人生的尋找「自我」命題

才剛交出一篇關於好茶人「主體性」與舊社群落的文章。
在城鄉基金會工作的最後一個月開始倒數。
這些天與好友同事之間的話題持續繞著人生方向而打轉。
在有河book網誌看到老闆686這篇文章 , 從「自我」談他心中的書店風景。

......
我在甲板上想了許多,其中一項對我影響深遠:那些年身邊不斷看到許多人總是能夠對自己的生活有所反省有所行動,例如J決定辭職到歐洲闖蕩唸他最想唸的建 築,W堅持多年終於從小助理熬成導演拍出自己的電影,而C則為了一句文案堅持不改即使被fire,後來在便利商店打工亦無悔初心;這些人與事總是刺激著 我,我的妥協太多而堅持總是太少,許多理想其實都只是空想,抱怨起外在的環境可以理直氣壯萬死莫贖,但要跨出改變的一步卻又變得拖泥帶水欲振乏力。
我既然是我,為何不能完全掌控自我?
在那之後,我愈來愈常掛在網路上,開始只是在各討論區討論電影、舞台劇甚至NBA,然後突發奇想自己寫電子報發給親朋好友﹝居然白痴到發給公司主管,間接 導致工作不保﹞,後來乾脆在明日報開了新聞台,逐漸認識許多興趣相近、喜好相投的朋友,更因此發現理念相合的室友!由於我們在職場中都愈來愈感到失去自我,於是「把自我奪回來」就成為我們日常最是錙銖必較的心計。
在過了幾年忍辱負重忍氣吞聲的日子之後,終於在還不確定能力與資源是否足夠的狀況下﹝甚至對經營書店一無所知、完全外行!﹞,就毅然決定要開一間書店,過自己做主宰的生活。
而我的書店風景其實很簡單:我只是把自我交還給每個人。
.......
「我既然是我,為何不能完全掌控自我?」這個句子很接近連日談話的疑慮。
「由於我們在職場中都愈來愈感到失去自 我,於是「把自我奪回來」就成為我們日常最是錙銖必較的心計。」這個心計讓人看了有點驚嚇,我突然想起三年前那些協助我完成碩士論文的受訪者(試著在經營民宿中找到自我,以686的話來說),好些聲音話語一時紛亂湧現
686試著找尋的出路,是讓自己開了一家書店,過他自己能主宰的生活。這種解答很近似於我常常想著,自主且自給自足的工作基本原型,是不是要從汀州路上賣紅豆餅的模式開始變化?
看起來是這樣:
1.能夠做出好吃的紅豆餅(這是一技之長)。
2.有人願意購買(能適應市場需求)。
3.並且吃了以後覺得滿足開心(多衍生一點點社會意義)。
4.我想賣就賣,我不想賣也沒人管我(表象上的工作自主)。
5.如果因為個人狀況而做不好,一時之間沒有太大的壓力或致使別人遭致危險的問題。
6.工作壓力不致於長時間積累(想像中每日收攤後應當就可關機,重啟第二部系統)
7.目前可以想到的問題一是此事沒有在社會上存在的必要性,沒有紅豆餅,世界仍然會運轉得很好(這點就和第五點的輕鬆互為表裡)。
8.問題二就比較嚴重,事實上是,我很可能並不喜歡製作紅豆餅。
9.
10. ....
繼續這些胡思亂想可能會寫出一大堆,然而,對我來說,問題核心應該是第八點,關乎興趣的問題。或許如果條件允許,可以期待在生命其他部分完成興趣的實踐,而不一定要和生計連結。
回到我較不同於686的看法,我覺得「自我」不會存在某個職場中,也不會被失去或搶走。但我同意「掌控自我」能力的失去,是大多數人心慌慌的問題所在。那個能力好像會和生存狀態有關,因為作為天地間一個體,身心靈的能量終究就是那麼一份。如果這一份都拿來對付生計,也就沒有什麼力氣追尋自我。
但是即便像賣紅豆餅這樣看來「自主」的生計模式,也沒辦法讓我找到「自我」,這個聽來有時只像是個概念的命題。
或許也有點像所謂的「一分」,所謂”自我”、”自身",以武士為例,據說是身為武士所要承擔並遵循的責任、榮譽與價值觀。但是,我覺得這「一分」的內涵和每個人的生命脈絡有關,我就不一定會把榮譽納進來,但可能會考慮父母的認知和理解。我也會把自己的個性缺陷放進來,我知道那就是我的基本組成,而不是可以用來調整以追求其他自我的。興趣也是,趣味應該是要被納進來的。

以上可能只適用於我。
由於每個人的「自我」可能差異甚大,甚至時時刻刻變動中,因此套用他人模式或價值觀在自己上時總是會製造諸多矛盾。而別人對妳人生的見解或評論也只能聽聽參考,開書店也不一定人人都有主體性,上班族也可能是一個能具體實踐自我的方式。
因為那個「自我」是一個活生生的東西,連自己都要小心翼翼地捉摸、體會的,不一定時時清晰。
或許,「自我」總是一個只能趨近的過程。而我想要努力的,是要掌握自己的氣力和靈性,不致氣力散計都用以對付生計,保留某些時分,用來靈犀一通自己那一分細微的實存。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