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Nov 2010

在中環街頭學粵語

來港後,唯一敢大聲說粵語時,就在街頭行動。不擔心口音不準確,也不害怕對方聽不懂拋過來一個狐疑眼神。在兩週內參與了一堆草根行動,完全是個意外,我沒想到計畫追蹤的案例團體能量豐沛,而他們忙著組織行動,哪有時間讓我訪談呢?他們總說,「我們在某某日某某時要開這個會,你有空就來吧。」「一起去街市收集連署簽名吧」「下週六要去立法會啊,你要來嗎?」

不陪大官開會了。接下來怎麼辦?

不能容忍,要上街去


公聽會變成街頭行動,也是意外。沒人想到這些議員如此輕忽重建議題,出席率不佳導致流會。從各路趕到中環立法會的年邁街坊們怎麼能忍這口氣,更別說任性的議員們竟然擺出姿態,說什麼那我們盡量趕到,就延一個小時開吧。都隨他說?大人物一到就要正在協議對策的街坊居民們入席,更讓人氣了。於是公聽會不開了,上街去。深水埗B伯伯說:「妳來吧?會一起來吧?」

就是這樣,又上了中環的街,經過那些標誌著權力的大廈和殖民時期古蹟,行走滋味十分複雜。街道狹小,人行道不連續,最好最流暢的動線都是要帶遊人去山頂搭纜車,去半山荷里活、蘭桂坊。好幾次來到中環街頭和街坊同喊「民主規劃」,總是有外來遊客睜大眼睛看,大約也聽不懂,不知道這群人在做什麼。


"excuse us...."

受重建影響的深水埗租戶高舉心聲

一個越來越華麗的中環,越來越多美人菁英,基層香港市民要特地來這裡把辛酸喊給「政府」聽,但行個街走個路都十分彆扭,滯礙難行。這幾個字不是抽象比喻的,是真的舉步維艱。走著走著竟然有維安警察刻意把街坊隊伍帶至長江實業大樓旁的花園小路,走進沒人看得見群眾聲影的地方。婆婆都氣了:「妳帶我們到這裡誰聽見到看得見我們啊?」

或者,這裡阻路、那邊封街,要上禮賓府嗎?請走後門吧。「後門那比較平坦、空曠,婆婆們走了比較安全....」這種裝傻無賴的控管態度,說了一遍又一遍還面帶笑容。真不愧是香港警察訓練有素。昨日大約五十個街坊加志工齊行,竟然也就來了五十位警察隨行「守護」。待我們接近禮賓府,隨即又來了三輛警車(九人座休旅車),如此警戒,規格未免也過高。

喊來喊去,從「民主規劃」喊到「土地正義」,一行人從禮賓府移步至美利大廈前,公公婆婆們來幫已經靜坐快二十四個小時的菜園村關注阻打氣。兩路會師,城、鄉規劃,面對一樣的議題。可是,香港特區政府曾特首在十月最新的施政宣言中說得多清楚:「香港發展土地需求甚切,未來主要倚賴市區重建局和港鐵來提供發展土地...」。所謂的「土地」不是無人居住的空地,正是抗爭中兩路人馬的家園,透過交通運輸開發和市區重建,政府重新收回土地,「為公眾利益」做更好的運用。究竟是收地重要?還是發展基建和重建重要?孰為本孰為因?

「土地正義」這四個字其實剛在台灣「凱稻」收割呢,在藍天白雲之下,看起來多美好。究竟,在哪個城市的空氣比較透明自由,讓這些蒼老無奈的聲音可以更清晰地被社會聽見?

相關報導:林鄭受勳議會流 街坊白等氣難平....
更多照片:

No comments: